|
|
聚醚聚氨酯扩链剂
来源: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发布时间:2018-4-15 15:24:27 |
考察了聚醚聚氨酯扩链剂的不同比例对聚氨酯弹性体形态学的影响,分别用PEO、PTMO、PHMO、PO2 MO、PDMO和PCDO(聚1,6-己基碳酸酯二醇)作为聚氨酯的软段反应物,聚醚聚氨酯扩链剂比最高的聚氨酯呈现了较大的硬段微区结晶,高的相分离程度、硬度和不透明性。
POM0基的和PDM0基的聚氨酯在软段微区也出现了不完全晶体。接着,当聚醚聚氨酯中软段含量顺序下降时,硬段微区可以由分散的填充状态变成连续的相互连接状态,这种现象的临界硬段含量52%。
同时,也考虑了平均链锻长度对聚氨酯形态学的影响,发现随着软嵌锻长度增加,材料两相分离程度也增加,微区平均距离、硬段微区有序程度、硬度和不透明性也增加。
医用生物材料应用的改性。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急慢性毒理试验和动物实验证实,聚醚聚氨酯扩链剂合成的医用聚氨酯材料无毒,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无局部刺激性,无致热源性,是最有价值的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一。
一直以来都受到科研工作人员的关注。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聚氨酯作为胸部修复假体的膜材料,1967年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第一次被Bore2 tos和Pierce设想作为生物材料以来,聚氨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包括心脏起搏器、导管、柔韧的血管移植体、辅助心脏瓣膜等。
但是,聚氨酯用硅氧烷系扩链剂合成的医用聚氨酯材料在某些移植设施,特别是某些长期移植的应用上仍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生物环境用中的相对不稳定性和并不完美的抗凝血性。因此,如何提高稳定性和抗凝血性是聚氨酯生物材料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
一般认为,生物材料的抗凝血性是由其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后所生成的蛋白质吸附层的组成和结构所决定的,而吸附层的组成与结构又取决于材料表面的组成、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这些关系不但十分复杂而且也很难达到统一的控制。因此,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具有一定的限度。
产品外观:类白色粉末或颗粒
物理特性
熔点: 87-89℃
含量:≥99.0%
4,4'-亚甲基双(2,6-二乙基苯胺),固化剂扩链剂MD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包装: 25kg/桶
改善抗凝血性乃至血液相容性最理想的途径应是在生物材料表面种植、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研究者是从增加材料表面的含水量或者减少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的界面自由能触发,来实现提高抗凝血性的目的。
MehlikaPu2 lat等为了改善聚氨酯的润湿性能,而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自由基引发剂,在PU表面接枝acrylamide和ita2 conicacid。
J.YUAN等人通过在聚氨酯表面接枝引入两性羧酸甜菜碱基团,赋予了基材良好的血液相溶性。王琴梅等通过表面活化点放大来增加聚氨酯表面共价结合的肝素量的方法。对化学稳定性的改性,聚酯型聚氨酯虽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但由于酯基易于水解,故在生物医用材料中常用不选用,而选择具有耐水解醚基的聚醚型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是配制涂料最早使用的树脂,所用二元酸有己二酸、苯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多元醇主要采用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一缩乙二醇、1,3-丁二醇等。形成的漆膜耐候性好,耐溶剂、耐热性亦好。
将二元酸与过量的多元醇反应,制成含羟基的聚酯作为羟基组分,再与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如何鉴别聚酯和聚醚聚氨酯:
1、红外,看是否有苯环,如有基本是聚酯型;如没有,看是否透明,不透明基本是聚酯型,反之聚醚型。
2、水解和NMR,前面那个比较漫长,如果加热碱液,所有PU都水解,只是聚醚类的只水解到聚醚多元醇,不再继续水解成单体。NMR这个成本还是相对高点。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yaruichemica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