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三乙酯|阻燃剂TEP|亚磷酸三苯酯|抗氧剂、稳定剂TPPi|磷酸三苯酯|阻燃剂TPP|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
   
联系我们

联系人: 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电话: +86-0512-58961066
传真: +86-0512-58961068
手机: +86-18921980669
E-mail: sales@yaruichem.com
地址: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东方新天地10幢B307
Skype: yaruichem@hotmail.com
MSN: yaruichem@hotmail.com
QQ: 2880130940
MSN: yaruichem@hotmail.com Skype: yaruichem@hotmail.com QQ: 2880130940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扩链剂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扩链剂

来源: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发布时间:2018-4-16 15:27:06
近几年来,苯乙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市场成熟,需求增长稳定,国内外新品种开发主要集中在茂金属合金、医疗用无毒透明产品等方面。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扩链剂对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扩链剂为含羟基或氨基的低分子质量多官能团的醇类或胺类化合物。常用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扩链剂有1,4一丁二醇(BDO)、1,6一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DEG)、三甘醇、新戊二醇(NPG)、山梨醇、二乙氨基乙醇(DEAE)等。

胺类扩链剂有MOCA和用甲醛改性制得的液体MOCA、乙二胺(DA)、N,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HPA)等。还有氢醌一二(β一羟乙基)醚(HQEE),用作聚氨酯胶黏剂的扩链剂,其产品耐热性、硬度及弹性都高于一般所用的扩链剂。

在聚氨酯生产中必要的试剂,聚氨酯是由含二异腈酸酯基的脂肪族和芳香族单体与含有二元或多元醇的聚酯或聚醚反应形成的预聚物,应用时加入扩链剂使树脂成形。常用的扩链是含二元或多元羟基的小分子醇,含氨基,亚氨基化合物或醚类醇。

如国外最新开发的新型茂金属聚合物聚苯弹性体(PSE),其中苯乙烯含量达到80%,PSE与聚乙烯(PE)形成了两相连续分布的共混合金,这种合金既具有强度又具有韧性,成为力学性能优异的韧性材料。

氯乙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主要分为热塑性PVC(TPVC)和热塑性氯化聚乙烯(TCPE)两类。目前国内关于聚氯乙烯(PVC)的热塑性弹性体开发报道较多,如PVC/丁腈橡胶(NBR)共混料,部分替代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和NBR;PVC/NBR/胶粉共混热塑性弹性体。
CPE与乙烯互聚物合金,具有近乎硫化CR和NBR的性能,用于制造密封条、胶布和汽车配件。我国目前是全球主要的CPE生产国,因此关于TCPE研究开发生产进展迅速。

用于医疗管用的MP1508L1和MP1871-R配混料,属于结合氢化异戊二烯橡胶的TPS产品,替代传统胶乳和塑料填充管,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加工性能。



产品外观:类白色粉末或颗粒

物理特性

熔点: 87-89℃

含量:≥99.0%

4,4'-亚甲基双(2,6-二乙基苯胺),固化剂扩链剂MDEA应用:聚氨酯弹性体、聚脲树脂固化剂及环氧树脂固化剂.

包装: 25kg/桶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现已成为广泛替代传统橡胶和部分塑料的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尤其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今后国内要加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力度与产业化速度,关注国际发展潮流,未来我国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行业的重点应在以下几点:

(1)开发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新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

(2)加快动态硫化技术和纳米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3)从再利用、轻量化和高性能的角度考虑,未来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最大市场是汽车材料,因此要推进汽车工业需要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国产化进程;

(4)加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和与其他树脂并用技术开发,提升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性能;

(5)研究新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配方、加工助剂的使用、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

乳液胶的干燥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若空气湿度小、气温高,则有利于胶膜的干燥。如果在光滑的表面成膜,干燥过快时可能使膜出现不均匀及裂纹。若在多孔质基材上干燥,则水分被基材吸收,使胶层树脂浓度增大,干燥也快,也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粘接力。

预聚体与亲水性扩链剂反应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干燥(固化)后,具有弹性体的外观和性能。可以得到透明或半透明、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薄膜。为了测定乳液的胶膜性能,一般将少量乳液倒在平板玻璃上或乎底聚四氟乙烯盘中,室温风干成膜,并可对风干膜进行热处理,按弹性体膜强度的测试方法测试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yaruichem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