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性酚醛阻燃剂
来源: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发布时间:2017-11-2 11:05:02 |
有机磷化物是添加型阻燃剂。有机磷类改性酚醛阻燃剂燃烧时生成的偏磷酸可形成稳定的多聚体,覆盖于复合材料表面隔绝氧和可燃物,起到阻燃作用,其阻燃效果优于溴化物,要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溴化物用量为磷化物的4~7倍。有机磷类改性酚醛阻燃剂主要有磷(膦)酸酯和含卤磷酸酯及卤化磷等,有机磷类改性酚醛阻燃剂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
酚醛改性胺合成方法有两种:
(1).一步法:将酚类、胺类及醛各反应原料依据一定的摩尔比投入反应釜中,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合成改性胺固化剂.
(2).二步法:酚和醛预缩合成低分子量树脂,再与胺反应得到液态醛亚胺,此法关键在于掌握好酚和醛的投料比。
生成树脂分子量愈低愈好.否则与胺基化合彻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胺值偏低,且流动性差。
两种工艺路线惧能合成改性胺.但后者实际操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前者操作简便、反应易于控制、工艺稳定、生产周期短,仅6—8h/批,设备利用率高,目前厂家都采用一步法生产。
目前市售固化剂如JA—l,701,.702,703,703-A,T31俱属于酚醛改性胺范畴,不过同一产品,不同生产厂家工艺控制参数不一样,而且添加了合适的助剂。
曼尼期反应中可以对苯酚进行改性以改善树脂固化物的韧性。例如,根据经典有机化学烯烃在其烃上取代反应的原理,利用苯酚芳环上经基邻对位三个活泼氢位置中的一个引入带有共扼双键的柔性长链.
余下的两个活泼氢位置仍能发生曼尼斯反应.由此得到的改性产物与环氧树脂固化时,固化剂分子中的长的更性链参与固化结构.极大地改善了树脂固化物的腑栓和柔韧性,具有更高的附着力和粘接力。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生产工艺有以下步骤:
(1)以三氯氧磷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AlCl3的催化作用下得到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混合液。
(2)混合液中加入碱液碱洗至中性,静止分层,除去水层;将油层水洗后再次静止分层,去除水层,将油层蒸馏后得液体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再在其 中通入氮气进行提纯。本工艺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出的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与现有生产工艺相比纯度高,其质量检测结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工艺 制出的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主要用于软硬聚氨酯泡沫,环氯树酯,聚本乙烯,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树脂和酚醛塑料,及枪式泡沫填缝剂的生产.特别推荐用刚性聚氨酯泡沫中具有优良的热导及水解稳定性,特别适用于ASTM84(II),用于化合物聚氨酯泡沫和不饱和树酯及酚醛塑料在低温时具有低粘性.通常还与三氧二锑配合使用,以提高阻燃效率.
磷酸三(2-氯丙基)酯(阻燃剂TCPP)是用于条状﹑快状泡沫生产中的火焰阻燃剂.它是一种成本低廉的火焰阻燃剂,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用于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不饱和聚酯,液态酚醛树脂,粘合剂等重要的阻燃性增塑剂。也可用在矿用运输带(特别是煤矿)、导风筒、电线电缆、蓬布、壁纸、人造革、卷布滚等。在氰酸醚或聚醚与催化剂的混合物中的储存稳定性甚佳。
间苯二胺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采用间二硝基苯还原法制造。
苯经混酸硝化成间、邻、对二硝基苯的混合物,再经亚硫酸钠和液碱精制得间二硝基苯,然后用铁粉还原或加氢还原制得间苯二胺。
1)铁粉还原法:首先在装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入铁粉和盐酸,升温活化。滴加间二硝基苯进行还原反应,温度控制在98-102℃;反应结束,加纯碱中和至PH值为9,真空抽滤,滤液用热水洗涤,在真空度0.03MPa和65℃条件下进行蒸发。先驱水后蒸料,蒸馏时真空度为0.09-0.05MPa,温度170-180℃,得到产品。
2)加氢还原法:间二硝基苯还原可用纯氢或含70%氢的氢氮气进行加氢,采用二元或四元雷尼镍为催化剂(用量20%),以乙醇为溶剂,于110-120℃,氢压3.43-4.41MPa,循环空塔速度每秒0.044平方立米条件下,进行塔式流化床加氢;再经减压蒸馏,即得合格产品,收率90%-95%。
3)苯胺直接氨化法:以镍和镍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吧,苯胺和氨再反应温度为250-500℃,反应压力为29.4-39.2kPa,直接反应,得到以间苯二胺为主要产物的混合苯二胺产品,但收率不足10%。
丁酮对热比较稳定,500℃以上热裂生成烯酮或甲基烯酮。与脂肪族或芳香族醛发生缩合时,生成高分子量的酮、环状化合物、缩酮以及树脂等。
与苯酚缩合生成2,2-双(4-羟基苯基)丁烷。与脂肪族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β-二酮。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与酸酐作用发生酰化反应,生成β-二酮。与氰化氢反应生成氰醇。与氨反应生成酮基哌啶衍生物。丁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各种卤代酮,例如与氯作用生成3-氯-2-丁酮。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的2,4-二硝基苯腙(m.p. 115℃)。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www.yaruichemica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