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涤棉织物阻燃添加剂
来源:邵君( 先生,国内国际部经理 ) 发布时间:2017-1-24 22:42:17 |
未阻燃处理涤棉织物有2个显著的热裂解阶段,第一个失重阶段在344~367℃,最大失重温度为359℃,失重27.1%,这属于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第二阶段在412~449℃,最大失重温度为431℃,失重45.5%,这属于聚酯的热裂解过程。阻燃织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165℃,比未处理织物(344℃)提前了179℃。
涤棉阻燃织物的第一个失重阶段在166~214℃,最大失重温度为190℃,失重21.1%,比未处理织物的失重减少了6%;第二阶段在353~446℃,最大失重温度为434℃,失重32.7%,比未处理织物的失重减少了12.8%。
在580℃时,阻燃织物的残余质量由未阻燃处理的24.8%提高到32.7%,残炭增加了7.9%。说明涤棉织物阻燃添加剂在255℃以下较易分解,而在300℃以上,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通常,涤棉织物阻燃添加剂与阻燃处理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相同或者涤棉织物阻燃添加剂稍微提前分解将有利于提高阻燃性能,而在涤棉织物阻燃添加剂发生分解后有较高的残余物,这些残余物能覆盖于可燃材料表面,从而有利于有效阻燃。
未处理织物出现3个明显的吸热峰,第一个吸热峰254℃处为涤纶组分的熔融吸热峰,此时织物并没有发生裂解失重;第二个最大吸热峰在357℃处,这是织物中棉组分的裂解吸热峰;紧接着发生的第三个最大吸热峰在430℃处,是织物中涤纶组分的裂解吸热峰。
阻燃织物在56~135℃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热峰,这可能是由于织物上的阻燃剂发生分解造成失重,其热失重仅为2.9%;在第二个热分解失重阶段(166~214℃),190℃处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热峰,这是棉纤维的热裂解过程;第三个吸热峰在258℃处,是涤纶组分的熔融吸热峰,比阻燃前升高了4℃,此时涤纶还没有发生裂解;第四个吸热阶段353~446℃为涤纶组分热裂解过程,最大裂解吸热峰在434℃处。阻燃整理后的涤棉织物最大裂解吸热峰棉组分提前了167℃,而涤纶组分延后了4℃。
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阻燃剂的分解和催化成炭作用,使得棉组分的分解过程显著提前并提高残炭量;又由于棉组分的裂解炭层的阻隔作用,使涤纶的熔点和最大裂解吸热峰均升高了4℃。由此说明,阻燃剂对涤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水成炭作用,且对棉的成炭效率比对涤纶更高,棉纤维成炭后有利于对涤纶裂解起到物理屏障作用。
由于涤棉织物燃烧时存在“灯芯效应”,导致其阻燃难度远远大于单组分织物,任何比例混纺织物的LOI值均低于单组分。按优化阻燃处理液组成(阻燃剂PVA-P-Ti200g/L、尿素80g/L,pH值4)对织物进行处理,再按1.3.2节方法对阻燃整理后织物的燃烧性能进行测试。
磷酸三苯酯(阻燃剂TPP)
包装方式:净重25KG/复合纸袋(内衬黑色塑料袋),一个小柜装12.5吨。
本产品产量:100吨/月
发货港口:上海港
价格报价有效期:15天
进仓时间:15天内(商检报关)
出口权限:本公司自营进出口权。
经阻燃整理的涤棉织物增重率高于20%,磷含量超过1.4%,LOI值达到26%以上,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达到高火自熄,说明阻燃剂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阻燃剂的热裂解产物在火焰区大量地捕捉高能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从而抑制或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在气相发挥阻燃作用。气相阻燃作用对纤维的化学结构不敏感。
纤维在热分解过程中,按氧化、分解及自由基作用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通过下列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使火焰蔓延:含卤素阻燃剂在高温下释放出卤原子和卤化氢,按下列反应消除自由基,抑制放热反应,产生阻燃作用:(其中:m’分解残留物;r·活泼性较低)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纤维的分子结构及阻燃剂种类的不同,阻燃作用十分复杂,并不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在某个阻燃体系中,可能是某种机理为主,也可能是多种作用的共同效果。
按最佳阻燃液组成(阻燃剂200g/L,尿素80g/L,pH值4)对织物进行处理,再测试阻燃织物洗涤1次、5次和10次后的阻燃性能。
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LOI值、阻燃剂的附着量和保留率都略有降低。洗涤10次后阻燃剂的附着量仍然达到16.7%,而阻燃剂的保留率仍然高达56.0%,且LOI值只比洗涤5次降低了1.6个百分点。说明经过阻燃剂和协效剂处理的阻燃织物有一定的耐水洗牢度。
文章版权:张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磷酸三苯酯 http://www.yaruichemical.com |
|